Wednesday, May 26, 2010

惜物則福緣自造

早前休假,拾起舊雜誌來讀,是明日風尚2010年1月所附贈的ming+ 《人.物 王世襄》。
這是陸智昌為向王老先生致意的小特輯。逝者已矣,然其著作其處世依然恩澤後輩。讀著各方人物思念王老先生的文字,我深受感動。如何玩樂、如何治學、如何待人,在在都是榜樣,尤其其惜物的態度。王老先生以研究中國古典家具和工藝聞名,但對身邊的尋常物件,他也同樣珍惜。這是我們對物應有的態度。

節錄
我所知道的王世襄先生 /朱傳榮
(全文見
)



福缘自造   

王世襄先生的书名,专论之外,总是“锦灰堆”“自珍集”这样的名字,看起来充满着谦逊意味。我却觉得这不是谦逊,是真实的自况。

王伯伯家里有一把扫炕笤帚,是王伯伯自己扎的,已经用了三十多年。王伯母曾有小文记此事。
“‘文革’中,我与世襄分别在静海团泊洼、咸宁甘棠乡两干校,相距逾千里。一日世襄用小邮件寄此帚,谓用爨余竹根、霜后枯草制成,盖藉以自况。而我珍之,什袭至今。”


唐琴,宋画,明版书都是可珍惜的,价格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有高低贵贱的不同。人间真情呢?在人心中,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,却永远是无法衡量的价值。

偶然到王先生家的人,都会惊诧,房间中拥挤着许多看来没有用处的东西,纸盒子;各种形状的绳子,宽的,细的,绕成一个一个的小捆;甚至整包书的包装用牛皮纸,也被细细致致完整地拆开,成为一个桶状的壳子,竖在其他杂物中间。碰上谁要从王先生家拿东西走的时候,这些包装就一一派上用场。伯母还会细心地告诉你,别那么粗粗拉拉的,这张纸将来还能用呢。这都是我一点一点收拾起来的,扔了多可惜呀。

外出散步时,王伯伯和伯母身上总揣着些用过的药瓶子、小塑料袋什么的,因为年纪大了,常常要吐痰,又不愿意吐在地上。

Saturday, May 22, 2010

新玩意:刻橡皮章

另一由日本炒起的手作玩意。
刻章在中國歷史悠久,也一直想學,奈何治石治木這些「力的表現」於我而言實在太難。日本竟可將之變成既可愛和容易掌握(相對刻木刻石而言)的閨秀派手作玩意兒,實在…(想不到形容詞)。就趁假期玩一把!


圖案來自《品味橡皮章》


自己繪畫的圖案


也是自己繪畫的圖案,要為橡皮章加入香港風情 :p


請大家飲杯奶茶,吃件蛋撻:)

金魚圖案來自《品味橡皮章》
好喜歡金魚~~

Friday, May 14, 2010

想念你


想念你
我父。
還記得2006年的今天,那滿街的木棉絮,如雪。

你在那邊還好嗎?我戴著木棉,想你。